为什么中国人把老婆称为”媳妇”呢?
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古代的用词习惯。古时候,儿子被称为”子息”,而儿子的妻子则被称为”媳妇”。
“子息”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,意思是”儿子、子嗣”。比如《三国志·蜀志·张裔传》中说:”子息长大,为之娶妇,买田宅产业,使立门户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儿子长大后娶妻生子,购置土地房产,成为一个独立的家庭。
那么,为什么古人在正式场合称呼儿子为”子息”呢?
“息”在这里的意思是”增大”或者”生长”。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,”息”的本义是”喘气”,也就是呼吸。字形上可以看出,”息”的上部是一个像鼻子一样的”自”字,而下部的”心”表示呼吸和心跳的关联。古人认为呼吸和心跳是相互关联的,所以将心跳视为呼吸的一部分。
那么,为什么”息”的本义是”喘气”,却可以引申为”增大”的意思呢?根据《说文解字注》的解释,这是一种语义引申。因为气息和生命息息相关,所以”息”也被解释为生长和增大。
在古代,有一个被称为”息壤”的神奇物品,它得名于其能够自行生长变大。根据《史记》的记载,在尧治理洪水时,有一个名叫鲧的人偷取了天帝的宝贝”息壤”,试图用它来阻止洪水的泛滥。
“息壤”是一种传说中的土壤,它可以自行生长,永不减耗。鲧使用了”息壤”来阻挡洪水,但最终失败了。然而,他的儿子大禹成功地通过疏导的方式治理了洪水。
为什么叫”息壤”呢?古人在给事物命名时都有深意。之所以用”息”来命名这种土壤,是因为它具有自行生长和增大的特点。
接下来,我们谈谈古代婚姻观念。现代社会的两性关系基于爱情,婚姻的目标也是为了追求爱情。离婚法律对于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必要条件也有所规定。然而,古人的观念与之截然不同。古人结婚的目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”传宗接代”。古人相信”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。《礼记·昏义》中对婚姻的定义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婚姻形态,其中提到:”婚礼是将两个姓氏好的家庭联合起来,上承事奉祖宗庙,下接继承后代。因此,君子非常重视婚姻。
“下接继后世”的含义就是为了传宗接代;而”上承事奉祖宗庙”的含义则是为了保持家族血脉。因此,古代婚姻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生育男性后代。如果不能生育,可以合法地纳妾生育,或者收养、过继其他男性孩子。”子”的功能就是”息”,也就是使特定家族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壮大,实现”上承事奉祖宗庙,下接继后世”的目标。因此,将儿子称为”子息”是很合理的。
根据古代的用词习惯,《尔雅·释亲》中提到:”儿子的妻子被称为’妇’,后来又被称为’媳妇'”。所以,儿子被称为”子息”,而他的配偶被称为”媳妇”或者简称为”媳”(在一些北方地区,人们仍然称自己的妻子为”媳妇”)。简单来说,儿子被称为”子息”,所以儿子的妻子被称为”媳妇”或者”媳”。